唐诗宋词音律为何没有遗传下来
作者:影视工厂
分类:秘密研究院
时间:2024-09-13
## 唐宋音律不传今因
唐诗宋词,流传千古,其音律之美,令人陶醉。然而,令人遗憾的是,唐宋音律并未遗传下来。究其原因,以下几方面不容忽视:
一、文献失传
唐宋时期乐谱繁多,但历经战乱、火灾等灾难,大量文献佚失。仅存的少数乐谱残卷,又多为后世补缀,真伪难辨。如今,唐宋音律体系已无从考证。
例如,在唐代,曾有《乐书》60卷、《乐府杂录》10卷等重要乐学著作,但均已散佚。宋代稍后,苏轼在《东坡乐府序》中记载:"古之乐府,后人往往本其词而度曲,谓之新声"。可见,当时唐宋乐谱已经开始失传,导致后人只能根据曲词来推测音律。
二、口耳相传失真
唐宋音律主要依靠口耳相传,但随着时间推移,难免失真。不同地域的人对音律的理解不同,加之乐师们个人的演奏习惯,导致唐宋音律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。
如唐代著名的"丝竹管弦",在不同的地域,其演奏方式和音色都有所不同。又如宋代流行的"词牌",不同乐师对同一曲牌的节奏和调式会进行不同的演绎,导致音律逐渐失真。
三、语言变迁影响
唐宋语言与现代语言存在显著差异,其中最重要的是声调的变化。唐宋时期,汉语共有五个声调,而现代汉语只有四个声调。这种声调变化直接影响了音律的传承。
例如,唐诗中常见的"平声"和"仄声",在现代汉语中分别对应于"阴平"和"阳平",而唐诗中的"上声"和"去声",在现代汉语中则都对应于"上声"。这种声调变化使得唐宋音律难以在现代汉语中准确复原。
四、宫廷垄断音律
唐宋时期,音律主要掌握在宫廷手中。民间乐师仅能凭借个人的能力和经验来传承音律,缺乏系统的学习和规范。
如唐代著名音乐家李龟年,其演奏的《霓裳羽衣曲》深受玄宗皇帝的喜爱,但此曲仅流传于宫廷之内,民间无缘得聆。宋代后,宫廷音乐逐渐式微,民间音律得以发展,但已与唐宋宫廷音律大相径庭。
上一篇:俄罗斯研究所最新消息,俄罗斯研究所发布最新研究成果!
下一篇:如何查找神秘网址
大家还在看:
2024-10-04 11:26
2024-09-27 04:00
2024-10-31 23:26
2024-09-18 22:52
2024-10-15 03:00
2024-09-16 10:26
2024-09-11 00:26
2024-11-08 21:00